登陆  注册
首页 > 农民说事 > 列表

冲上热搜的50万人转发的“母女吃鱼”事件,看爽了多少中国年轻人

发布时间: 2024/8/29 9:46:06 人气: 782

最近有个视频火了,引得众人津津乐道。

奶奶辛苦做了四菜一汤,叫高中生孙子来吃饭的时候,问他:

“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开空调,辛苦做这么多饭菜给你吃吗?”

孙子回答说:“因为你脑子有问题,热死了都不开空调,你感动的只有你自己,我一点都不感动。”

很多网友在评论区表示,这孩子说的话简直就是替他们发声。

很多老一辈的人就喜欢没必要地吃苦,然后还要把这种苦难强加给孩子,说是为了孩子才这样做。

最近几年,很多经历过这种无意义的“吃苦教育”的年轻人开始逐渐觉醒。

就像不久前转发量超过50万的“母女吃鱼”视频那样,视频以讽刺的方式模仿了父母自我感动的场景:

女儿为妈妈炖了一锅鱼,然后不断地对妈妈说:“这鱼多贵啊,不是为了你,我哪舍得吃。”

妈妈问她为何不吃鱼,她回答:“我吃点粉条就行,哪敢吃鱼啊,不都是为了你省的吗。你看,为了你能去老年大学,我一年都没买过新衣服......”

这种熟悉的说辞,让许多中国孩子会心一笑,纷纷分享到亲友群中。

你可能不理解,尽管现在的生活条件已经大为改善,为什么一些长辈仍然以吃苦为荣。

比如有女儿抱怨,妈妈不吃她炒的新鲜菜,偏要吃腌制的咸菜。

她已经吃了超过一个月的咸菜搭配米饭,仍不肯停止,明明咸菜对健康不利。

另外,有人记录了自己的妈妈,在夏天高温下非要在太阳底下拔鸭毛。

孩子们建议她在凉快的大厅里做,可以帮忙,但妈妈却认为他们在做作。

她每天累得要命,健康每况愈下,赚的钱大部分都花在医院上了。

比如有人记录的一幕:一位老太太因为自己在田里捡拾小麦后病倒,住了半个月的医院;另一位老太太不顾自己的健康,坚持下田劳作。

她的孩子请假五天回来帮她收割小麦和蚕豆,往返的路费就高达4000多元。

还有人记录了自己的婆婆,总喜欢创造苦难:明明有煤气却坚持用柴火炒菜,尽管很热也不开风扇,虽然有洗衣机却偏要用手洗。

更有甚者,杭州的张奶奶,在37度的高温下不愿开空调,结果热昏送医,手术时因疼痛咬碎了两颗牙,ICU住院费用高昂。

周国平的一句话道出了人生真谛:“在所有人生模式中,为了未来而牺牲现在,是最糟糕的方式。这种做法把幸福永远推到将来,实际上是放弃了幸福。”

很多家长其实可以不用吃苦,却总在寻找吃苦的机会,然后一遍又一遍地强调,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。

但正如一位智慧的老奶奶所说:

“如果不利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便利设施,那长寿也就失去了意义。用一点电费来换取寿命,是非常划算的交易。只有经历过不便的岁月,人们才能真正欣赏现代生活的便捷。”

真正聪明的人,会避免无谓的苦难,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,花钱节省时间和精力。

人类发明各种智能家电,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双手,减少无意义的重复劳动。

洗衣机、吸尘器、洗地机、洗碗机、除螨仪等,都是能提升生活质量、增加幸福感的神器。

王小波在《沉默的大多数》中写道:

“吃苦必须有收益,牺牲必须有价值。一些人认为人应该无目的地吃苦,虚度年华,以此达到某种崇高目的。但这种观念不仅有害,而且是病态的。”

苦难让人无法专注于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务。

《基层女性》一书中提到:“很多父母通过自虐引起孩子的愧疚感,进而控制孩子。”

有些家长沉迷于演绎苦情戏,其实是为了从孩子那里获取道德资本。

心理学家武志红在《深度关系》中提出了道德资本的概念:通过行为积累道德资本,换取权力,站在道德的高地。

有些家长乐于付出,喜欢演苦情戏或卖惨,目的是让人觉得“我这么好”。这样的“我”获得了道德资本,就能要求对方的亲近、认可、孝顺......

这种牺牲只会让人感到压力,产生负罪感,让人不愿接近。

家长这种自我感动式的牺牲,往往只会使孩子越推越远。

不如结束这种没必要的苦难表演、愧疚式教育,真正以爱为基础互动,让自己和孩子的生活更加舒适美好,这才是真正的力量。

·上篇:大量激素蛋流入市场,可能致癌?提醒:5种鸡蛋尽量少吃或不吃!
·下篇:女子暴打老外后续,真相曝光身份被扒,妈妈出手厉害,女儿再发声
还没有对此评论!
评论
☆差评 ☆☆中评 ☆☆☆好评
☆☆☆☆4星好评 ☆☆☆☆☆5星好评